超聲科開展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及治療
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3-22 本文來源:宣傳科

本網(wǎng)訊  鄭珺紅) 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及治療,可完成組織學及細胞學的病理檢查,進行囊液抽吸及硬化治療,對臨床診斷與治療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超聲科自2016年初開展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及治療以來,目前已成功為300例患者進行穿刺活檢及治療。

超聲引導下細針及粗針穿刺活檢包含肝臟、腎臟、肺、腹膜后、乳腺、甲狀腺、體表包塊、淋巴結的穿刺活檢,對含液性病變(肝、腎、心包腔、卵巢、甲狀腺、乳腺囊腫、膿腫和積液等病變)的穿刺抽吸引流、置管引流、藥物沖洗硬化治療,能夠以最小的創(chuàng)傷為臨床提供寶貴的診斷信息,且無輻射、疼痛輕微,無需縫合、換藥、拆線,無手術疤痕,具有操作時間短、取材準確的優(yōu)勢。

據(jù)超聲科副主任顧宇介紹,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和治療是獲取病理診斷的微創(chuàng)方法,可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,其操作中最常見的風險就是出血和鄰近組織、器官的損傷。超聲科所有的風險評估都以此為中心,根據(jù)不同臟器、不同位置的靶器官及靶細胞制定詳細的穿刺路徑,在穿刺路徑上避免大的血管和鄰近的組織器官,在操作中嚴密監(jiān)視針道及針尖的情況,及時觀察病人的情況,抽出穿刺針后,局部加壓止血5-15min,在穿刺結束后需要留觀患者15min,復查超聲,如沒有出血及鄰近器官的損傷方可離開。

影像學檢查如CT、MRI、彩超等對于發(fā)現(xiàn)腹部臟器的占位性病變已有極其重要的臨床價值,但對于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卻有一定的難度。超聲引導穿刺活檢對占位性病變的病理診斷提供了非常有效方法,同時可提高醫(yī)學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水平,對腫瘤的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、早治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只要是超聲能顯示的病變,無論在胸部、腹部或淺表部位,基本上都適用,能滿足臨床各種診斷的需要,極大地縮短了患者的確診時間,使臨床醫(yī)生能夠為患者制訂最佳治療方案。

 

 

 

[核稿:周文波  責編:劉家琨]